在德築宇宙總部的明亮大廳中,天花板上的星光燈宛如銀河般閃爍,瞬間把午後時分轉換成另一個時空。落地窗折射出來賓的身影,在陽光與燈光之間交錯,營造出一種介於現實與未來之間的奇幻氛圍。這裡不只是傳統的建築發表會,也是一場關於未來生活的派對預演。

德築宇宙的門口,矗立著巨大的火箭造型氣球,DJ放著歡快的歌曲,孩子們手裡緊緊抓著太空人氣球,臉上寫滿了興奮。不同年齡層的來賓從四面八方湧入,他們的眼神發光,都被眼前的場景吸引。

派對上看見未來縮影

像是進入星際大戰的場景般,機器人禮貌地揮手,端送茶水、清潔杯盤。在大廳右側,重達八百公斤的調酒機器人成了全場焦點,它揮舞著機械手臂,把一杯杯色澤繽紛的特調隨之完成,送到每位來賓手裡。

讓孩子們興奮到尖叫的,則是貓咪造型的機器人!當有人輕輕撫摸它的耳朵,它會皺起眉頭,像極了一隻害羞的小貓;當有人跟它打招呼,它會做出啾咪的可愛表情。大廳裡此起彼落的笑聲,讓人感覺這些機器人從冰冷的功能設備,變成能互動、能交流、甚至能「逗人開心」的夥伴。

「孩子們都排隊等著跟機器人互動!」德築創辦人Helen 帶著笑意地說。她的話像是預言,既遠又近:機器人正逐步走進日常。

德築一直強調的「活著的建築」理念,也在此刻有了具象化的展演——當科技有了躍進式的進步,建築也不再僅是外在形式,更是一個能讓人、空間與科技共同生長的土壤。

©和椿機器人在德築宇宙派對是最忙碌的服務生、表演者、清潔人員….不僅功能性十足,還逗得小孩超開心!

從工業到家庭:和椿的跨界旅程

和椿市場行銷部經理陳茂生回顧,機器人的故事其實不是從家庭開始,而是誕生於工業自動化。早年他們以半導體與工業機械為核心,強調高精度與高穩定度的解決方案。然而,他也坦言,這些技術雖然專業,卻與大眾日常生活仍有一段距離。

也因此,和椿逐步將觸角延伸到零售與生活場域。他們在餐廳打造的送餐機器人,不只負責搬運,還能結合螢幕進行互動推播;在親子空間裡,更將機器人設計成動物造型,搭配表情與語音,讓孩子們忍不住上前逗弄,甚至把它視為朋友。

©德築集團共同創辦人Helen與和椿科技市場行銷部經理陳茂生展開一場關於機器人如何融入日常生活的精彩對談。

「當機器人成為空間中的角色,不是冰冷設備,它才會真正被接受。」陳茂生經理說。這樣的轉變,也與德築的「活著的建築」理念相互呼應——建築應該隨時代與人需求生長,機器人的進入,正是讓場域更有靈魂、更有生命力的方式。

在德築宇宙總部裡,從迎賓、餐飲到休憩娛樂,不同機器人各自找到最適合的舞台。對和椿來說,這是機器人從工業走向生活的重要舞台;對德築來說,則是智慧宅精神的一次具象實踐,讓「活著的建築」真正與未來生活貼合。

©機器人搬運、遞送老闆、送飲料,成為在德築宇宙總部與夥伴一起工作的日常,讓場域充滿靈魂與生命力

科技,釋放了人最重要的創造力

「機器人不是取代人,更要是釋放人的時間。」身為集團創辦人、三寶媽,Helen 對於擁有機器人的生活,已有想像。

她舉了一個家庭場景:媽媽在廚房裡煮飯,孩子卻在一旁吵鬧。此時如果有一台機器人能陪孩子聊天、帶去找玩具,甚至唱歌跳舞,媽媽就能真正空出雙手,安心準備晚餐。這樣的畫面,比任何數據都更能打動人心。

因為家庭裡最珍貴的,不是金錢,也不是設備,而是「時間與注意力」。這正是德築智慧宅的核心精神:透過空間設計與科技的協作,釋放出人與家庭最寶貴的創造力。

©派對上的調酒機器人鮮少公開亮相,卻成為當天最吸睛的焦點。當機器手在吧台間靈巧運作時,彷彿讓人看見未來生活的模樣

派對上的調酒機器人同樣說明了這個道理。原本只是娛樂用途的設計,卻展現了其背後的意義:它接手繁瑣、耗時甚至需要專業技巧的工作,讓人類得以專注於更有價值的事——交流、創造,或純粹享受。

這一幕,讓現場的孩子們不禁聯想到電影《SING 2》裡的豬媽媽羅茜。她心裡懷抱歌唱的夢想,卻每天一睜眼就得為家裡的小豬們張羅三餐。直到她「發明」了一套能自動完成早餐的機械裝置,才終於能抽出時間去排練、去追逐藏在心中的歌手夢。電影中這個片段與此情此景相互呼應:當瑣事被科技分擔,人才能把時間放在真正熱愛的事物上。

這正是和椿與德築想要呈現的願景。科技並不是要取代人,是要讓人有機會把注意力,投注在最有價值、最能帶來幸福感的地方。

突破技術細節,才能在德築宇宙穿梭

在派對的歡笑背後,Helen說,真正讓和椿機器人之所以能在德築宇宙穿梭無礙的原因,是他們的技術。

「一般的商用機器人往往分不清玻璃與牆面,甚至會誤撞落地窗。但和椿的技術結合了光達與相機,能精細辨別材質差異,即時修正路徑。」陳茂生經理也補充:「德築總部天花板的星空燈光,也被機器人視為導航線索,這種『把建築設計轉化為科技資源』的案例,正體現了德築與和椿合作的獨特之處。」

©圓弧形場域與落地窗的設計,不僅展現德築獨有的建築語彙,也體現和椿機器人靈活應對多變空間的高科技實力

陳茂生經理說,「今年初,隨著 DEEPSEEK 語意模型的橫空出世,機器人的互動能力更上一層樓了!它們不再只是被動接受指令,而是能理解自然語意,並做出反應。」例如和椿在Taipei 101Mia C’bon即將登場的機器人,顧客只要一句「我想做早餐,帶我去買食材」,機器人就能帶路到對應的區域。

這樣的能力讓人開始相信:機器人不只是冷冰冰的設備,是能聽懂需求的生活助理。德築的智慧宅也在前往同樣的方向——好的科技,從來不是堆疊在場域裡的裝置,改變為能「與空間對話」,成為居住經驗的一部分。

許願一個「比老公更貼心」的機器人

儘管 Helen 的老公——德築創辦人、建築師黃德倫,已經是眾人眼中的「夢幻老公」代表,她依然很懂得太太們心中那份細微卻真實的「阿雜」。她打趣地點評現有的掃地機器人:「桌子已經髒了,還得等我開口它才動,那和老公有什麼差別?」一句話逗笑全場。

©身為三寶媽的 Helen,不只是德築集團的共同創辦人,更是一位相信科技能讓家更溫暖的夢想實踐者。她心中的智慧家庭藍圖,已儼然成形

笑聲過後,她話鋒一轉:「未來的機器人,應該是自己感應、自己出動。」當太太們跟老公說:家裡是不是有點髒了?未來的機器人應能馬上出動打掃!在 Helen 看來,這才是真正有價值的機器人。未來機器人,應該不只是等待指令的冷冰冰工具,也要能主動理解需求、即時反應的生活夥伴。

就像對德築來說,住宅可以是一座靜止的容器,也更要是一個能隨著居住者需求呼吸、回應的「活著的建築」。機器人也應該是個「活著的機器人」當空間與機器人同時具備主動性,生活才會真正變得輕盈,也才能帶來「比老公更貼心」的日常便利性。

©清潔機器人希哥穿梭在宇宙總部啟動清潔模式,帶來更主動、更貼心的日常便利性

智慧宅與智慧社區:場域先行布局

不過,對未來生活的想像要落地,場域必須先準備好。

「如果沒有智慧宅,機器人很難走進家庭。」陳茂生經理直言。要讓機器人真正走進日常,不僅需要充電與動線規劃,還必須有完整的基礎設施作為支撐。

德築的智慧宅,從建造之初便將這些需求納入考量。感測器、網路、電力與雲端平台被細膩地整合在建築結構中,使住宅成為一個能即時回應的生態系。從電線管路到燈光聲控,從空氣品質偵測到能源調度,每項數據都能即時蒐集與判斷,並觸發相對應的動態執行。當家中溫度過高,冷氣會自動啟動;空氣品質下降時,清淨系統立即運作;當主人回到家,燈光、音樂、氣味與窗簾已經提前準備好迎接。

©要讓機器人成為家的一份子,從建築藍圖開始就要想得更遠。管線、地坪、感測區域,甚至光線的流動都要被設計進去。從這次合作,也可看出德築總是比別人走得更前面——他們在設計房子時,早已在設計未來的生活方式

智慧宅更不限於「屋內」,要延伸到整個社區。無論是在地下停車場還是電梯中,網路訊號都保持穩定;抵達家門口,智慧門鎖能以指紋辨識自動開啟,無縫串聯的「隱形管家」隨時待命。未來,若機器人要成為居家照護的幫手,它們也需要能在社區自由活動,這正是智慧宅與智慧社區進化的關鍵。

德築始終相信,建築不是靜態的硬體,是要能與科技、與人共生。當智慧宅與智慧社區成為基礎建設的一部分,機器人才不會被侷限於單一任務,更能真正融入空間,人們才能活得更悠遊自在。

科技,讓我們有更多心力去愛人

如今在德築宇宙,已經將清潔和搬運重物等工作交給機器人完成,這不僅提升效率,也讓員工能把心力放在更重要的創意上。

「每日的清掃工作,交給清潔機器人搞定。剩下的時間,人就能用來創造。」陳茂生經理說。

Helen也將辦公室的場景延伸到居家願景:「機器人除了讓我們少做事,也讓我們有更多心力去愛人、去感受。未來有機器人處理瑣事,我們可以有更多的時間,陪小孩娛樂、談天。」

這樣的願景浪漫卻務實。因為真正的科技,展示力量的同時,也回到以人為本,釋放出最珍貴的資源——時間。

德築的派對或許只是短暫的一天,但卻像是未來的預告片:孩子們笑著逗貓咪機器人,父母自在交談,機械手臂在吧檯靈巧舞動。科技在這裡顯得溫暖真實,呈現一個生活縮影。

在德築宇宙裡,建築與機器人並肩合作,讓家從智慧宅,升為一個能自由呼吸的宇宙。

⎜特別感謝⎟

和椿科技 Aurotek

⎟攝影者 / 影片圖片提供⎜
德築建築集團

⎜認識更多德築集團⎟
dezu.group